拯救乡村文明 从拯救我们的心开始

发布日期:2019-06-18 点击数:355

中国是古代农业文明发展成熟程度的国家,也是世界乡村文明发展时间成熟度高的国家。从工业文明的角度看,古老的乡村文明是中国走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一个沉重包袱;但是从当今的生态文明新思维来看,乡村文明则是我们需要去重新发现和保护的宝贵遗产

乡村建设的声音已逐渐进入主流视野

一、是感受到乡村越来越美,但这种美是从反面衬托出来的。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是四大中毒现象——空气中毒、食物中毒、水中毒、精神中毒。而当人们苦于寻找解毒的方法时,大家便把眼光投向故乡、投向乡村。可见乡村包含着工业文明之病的解药。

二、是感受到乡村价值越来越大。现在大量的企业家到乡村投资,这正体现出乡村有价值。虽然近期有政策出台、纠正大资本投入的方式,但我们仍然能从中看到乡村是有很大的价值的。

三、是感觉到热爱乡村的人越来越多。20131月的首届乡村文明发展论坛就有200多人参与,而本届全国农民合作组织论坛就有中央党校的领导和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加入。这一年来,全国各地也有越来越多乡长和书记成为了张孝德教授的粉丝,关心乡村建设的人越来越多了。

四、是乡村建设的声音越来越进入到主流,甚至进入到国家高层决策的领域。比如,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就提出,要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可见,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不可能没有五千年乡村文明的一席之地。
 

认识乡村的价值,不能仅从纯经济视角出发

张孝德教授指出,从经济视角来看,乡村虽然不能够承载高效率的工业化,但是它承载着中国城市没法承载的五千年文明。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模式和2500年前开始的西方文明模式是不同的。支撑古罗马、古希腊文明的经济基础是古代工商业经济,工商业经济的载体是城市,而不是乡村。近代以来在西方崛起的工业文明,恰恰是根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工商业文化的基因,在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中被激活,与18世纪工业革命释放巨大物质能量相结合,形成了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为内容的工业文明时代。但是与此不同的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属于农耕文明,中国农耕文明的根不在城市,在乡村。如果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其代价就是丧失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

张孝德教授认为,中国存在一个无法改变的规律——乡村兴则中国兴,乡村衰则中国衰。中国近年来提出的生态文明要尊崇这个规律,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也要尊崇这个规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被中国几千年兴盛衰微的历史周期不断验证的道理。中国农村与农民发展既是中国走向复兴与繁荣前提和基础,也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安全不能突破的底线。中国几千年的朝代更替的过程,就是不断突破和修复这个底线的过程。这样一种朝代周期性更替规律,是中世纪的西欧所没有的,同样属于东方文明的印度也没有。这个不能突破的底线,不仅适用于中国的过去,也适用中国的今天。

张孝德教授指出,中国乡村文明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历史意义,更在于其面对当今社会问题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发现工业文明是有弊端的,而恰恰在乡村,能找到医治这些弊端的解药。比如在能源利用方面,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水能等都是可再生的新能源,与传统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更高的分散性、相对均衡分布的特征,有人的地方就有可利用的新能源。而且越是人口分布分散的地方(乡村地区),人均可利用的新能源量就越大。所以很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国乡村发展新能源的优势。
 

放眼未来:七类人将加入返乡潮

有许多年轻人,特别是80后、90后们的实践案例分享。不管是参与爱故乡公益活动的乡村文化纪实作品,还是清华博士生针对传统乡村建筑的学术研究,或是朝气蓬勃的合作社年轻带头人……都让参会的伙伴们感受到一股充满希望的氛围。张孝德教授也高度认可返乡青年们脚踏实地的实践。他指出,虽然一两年内,乡村复苏的希望还不大,但从长远看来,十年八年以后,乡村的希望则取决于未来哪些人将要返乡

张孝德教授认为,未来有七种人势必要加入返乡的大潮中。一是告老还乡者。二是农民工,未来五年,我国2.5亿农民工中的大部分进入60岁,无法留在城市、因而将要回到乡村,也带回城市中的理念。三是大学生回乡,比如参与本届论坛的众多返乡学子。四是逆城市化人群。五是城里人到乡下养老,现在上海和北京已经出现这种老人。六是中国的六千万华侨同胞,他们回到中国后更可能去体验乡村而不是城市的生活。七是大量艺术家、文学家带领的艺术回乡。未来五到十年内,如果这个返乡高潮来了,中国乡村的复兴就不再是一种想象,而是真实的开始。
 

返乡的道路,就在我们的行动中

张孝德教授一再强调发现乡村的价值。在生态经济推动下,新型的低碳消费、文化性消费等,都在为中国乡村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动力。中国传统的乡村中,从来就不是单纯支持农业,五千年来,中国农民不是仅仅种地,而是从事各种手工业、手工艺,金木水火土,都能在乡村都形成庞大的产业。而在今天,有机农业、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新能源、养老、生态旅游等等,都是可以围绕乡村发展的产业。

在爱故乡公益活动获奖代表的分享会上,一位获奖的在校大学生谈到返乡的路不知该如何走,不知道怎样去计划和实施。这也道出了很多在场年轻人的心声。张孝德教授因而鼓励年轻学子们说,这条返乡路不在别人那里,而在我们自己心里,在我们的脚下,在我们的行动中……与其不停地同现实抗争,不如把抗争的精力拿出来,走我们自己的路,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但与其抱着消极的态度去抱怨和对抗,不如用积极的态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善身边的小环境。而每个人看似微小的努力联合起来,一种新的社会氛围也就一定能慢慢呈现。

按照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我们不可能让中国的古老乡村文明原封不动,但也绝不是让西方的工业现代化独霸天下。正如自然界中,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更能抵抗逆境,人类社会中,能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多样化文明并存的模式才是更和谐稳定的。拯救乡村文明要从拯救我们的心开始,而拯救我们的心,要从回归土地开始。农民只要能守住土地,无论今天工业文明带来怎么样的破坏,我们都相信中国的乡村有自我恢复的能力。

 
 

上一篇:博物馆旅游策划与旅游业一体化战略下一篇:

相关内容

  • 博物馆旅游策划与旅游业一体化战略
  • 冰雪旅游发展研究思考
  •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8)》
  • 山地研究(酒店型)
  • 基于文化旅游背景下以人为本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探索
  • 2019新年致辞
  • 红色旅游
  •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