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三农”角度打造田园综合体?

发布日期:2019-06-18 点击数:184
       田园综合体概念的提出, 决不是单纯地考虑农业发展问题, 而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 为整体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创新发展战略, 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下面,北京绿道联合就着重讨论如何从战略高度认识田园综合体,又如何从供给侧改革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
 
从战略高度全面认识田园综合体建设
 
(一) 田园综合体建设是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创新发展战略
 
1、 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当前, 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 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需要积极探索供给侧结构改革。”田园综合体建设坚持以农业为主导, 坚持姓农、富农、为农理念, 在继续增加农产品总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 突出挖掘农业在美化环境、康养服务、农事体验等方面的溢出功能, 是农业产出的创新和农业功能的拓展, 将极大地推动农业供给侧的有效改革。
 
2、有效减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扩大趋势
 
       印度、巴西等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都导致了农业凋敝、农村凋零的不良后果。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城乡“二元结构”也出现扩大之势, 村庄大量消亡, 空心村、老人村、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日益严峻。田园综合体建设借鉴了城市综合体的成功经验, 集中部门资金、吸纳社会资本重点打造特色突出、产业聚集、功能强大的农业产业循环综合体, 龙头企业积极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民共享经济体, 新型社区、产业平台、新生活方式中心、商旅景区四位一体的美丽乡村综合体。融“三农”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既是农民安居的美好家园, 也是农民创业增收的理想乐园, 兼具农业产业集聚和吸纳农民创业就业的城镇化功能, 具有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明显特征, 将从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 有效减缓城乡差距扩大化趋势。
3、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
 
       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我国现在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人均GDP只有欧美日的1/7。这就使得中国的城市化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让进城农民在城市体面安居。即便我们实现了城镇化发展目标, 仍有五六亿农民需要继续留在农村居住, 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需要改善, 应尽可能地利用农村资源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就业, 把农村现代化的“短板”尽快补齐。
 
4、有效提高财政支农效果
 
       为改善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状态, 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扶持力度, 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这些扶持政策是由不同部门分别进行的, 一方面综合效果发挥不够, 另一方面其主要在基础性领域发挥改善作用, 对农村新业态新面貌方面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把既有的农业园区建设项目与新农村建设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集中资金整乡整村地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 两类政策优势互补, 打“组合拳”, 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田园综合体是全方位解决“三农”问题的崭新业态
 
       田园综合体是以农村为载体, 以农民为主体, 以农业为主导, 以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创意为两翼, 整村推进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一体化建设, 充分挖掘田园风光、美丽乡村的新功能新业态, 以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发展新目标。因而田园综合体建设需牢固树立系统化理念, 从全局角度科学推进。
 
1、坚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统筹推进
 
       “三农”工作统筹推进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首要要求。一号文件着重强调特色村镇建设和“一村一品”建设, 确定把村镇作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载体。在政策把握上要求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 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田园综合体, 确定了农民是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而在发展路径上强调农业供给侧改革, 突出抓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说田园综合体建设是统筹推进“三农”工作的有效抓手。
 
2、坚持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建设
 
       “农业+文化+旅游”是田园综合体建设基本模式, 是使农业产业溢出文化、旅游、康养等新功能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据有关资料, 从2012年底开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 当年就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 其中农家乐150万家, 从业人员2800万,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 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 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 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 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3、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
 
       “三生同步”才能使农业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 农民生活得到跨越式提升, 农村形象得到跨越式美化。搞好生产是基础、是主线, 田园综合体建设必须立足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坚持以农业为主导。提高生活水平是目的, 首先要考虑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同时也要着眼于为城市居民开发康养旅游的好去处, 推进城乡一体化。生态建设是根本保障, 既要考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措施, 更要强化生态功能, 建设绿水青山, 践行“看得见山, 望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的发展理念。
 
4、坚持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要按照一产稳固基础, 二产增加财富, 三产新增业态的思路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 延伸产业链条, 拓展农业产品的新功能, 丰富农村发展新业态, 在“三产融合”中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品质。要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 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立足于发展田园综合体, 将大量盘活农村建设用地, 适时引入新型经营主体、社会资本, 增加农村创业收益。
 
5、坚持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一体化开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指向。我们要在发展循环农业的基础上, 增加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功能的开发, 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 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 把美丽乡村转化为文化产品, 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有效地承接城市高端消费的生活平台, 开发农村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新业态, 使原住民能够安居乐业, 使新住民能够休闲康养, 使创业者能够施展才能, 使旅行者能够愉悦体验农村生活。
(三) 田园综合体的谋划和建设要恪守底线思维
 
1、牢固树立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
 
       我们是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首要问题, 手中有粮, 才能心中不慌。经过连续多年的扶持,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农产品供应出现了结构性供过于求的局面。但需清醒地看到, 我国粮食供应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农业的基础仍十分脆弱, 来不得半点马虎。田园综合体建设切忌走向单纯的旅游开发、变相的房地产开发, 偏离农业主线。必须确立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 继续坚持把国家投入资金重点用于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把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与美化田园风光有机结合起来。
 
2、牢固树立守住绿水青山的底线思维
 
       农村的另一个天职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功能。田园综合体建设必须确立守住绿水青山的底线思维, 任何规划和项目都要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和循环农业发展, 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产生矛盾时, 必须首先选择生态效果。守住了绿水青山, 才会拥有金山银山;失去了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也换不来美好生活。
3、牢固树立守住农民最终保障的底线思维
 
       农民有退路, 中国现代化才有出路。农民的最后退路和最终保障就是土地。田园综合体必须把农民作为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 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项目承载主体, 让农民分享发展红利。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方面, 要确立守住农民基本保障的底线思维, 不能盲目地大规模流转农民土地, 切忌把农民挤出农业、挤出农村、挤出土地。要因地制宜地谋划利益分配机制,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让土地参与产业发展, 让农民分享产业收益, 让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 让土地带给农民实实在在的利益保障和增收来源。
 
以供给侧改革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也是指导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指导思想。在试点工作中应深刻挖掘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用供给侧结构改革思维指导工作, 努力增加有效供给, 避免无效扩能, 把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钱花得实用有效, 让项目适应需求、改善民生、创造财富、富裕农民。
 
(一) 注重整合资金和项目
 
        田园综合体建设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方方面面, 单纯地依靠财政资金和任何部门的力量难以完成。必须以县级政府为平台, 以专项资金为杠杆, 整合各部门资金, 撬动社会资本和银行资本集中投入, 各司其职, 各尽其能, 有序推进, 才能更好地实现试点目标。农业综合开发几十年的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 只有走综合治理之路, 才能对山、水、林、田、路综合施治, 从根本上保证项目区发挥十几年的效益。而单打一的治理, 有井没电、有水没路, 其结果往往是项目被闲置, 资金被浪费, 造成大量无效扩能, 还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同时, 各部门无序开发、多点立项, 一是容易造成重复立项, 二是影响部门规划, 降低整体效果。因而要提高田园综合体建设有效供给, 应首先考虑资金和项目整合, 并把县级政府作为项目申报主体和实施主体, 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
 
(二)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近年来, 为严格立项程序, 农业综合开发立项过程中计划行政的问题越发突出。政府主导过多, 企业为逐利跑项目, 最终就会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农发资金是政府预算的支农资金, 项目管理应紧紧围绕这个宗旨简化立项程序, 突出新型经营主体立项的主导作用, 把财政资金放在鼓励、补助的角色, 更好地让市场优化资金配置。只有发挥好市场机制, 才能增加有效供给, 优化供给侧结构。比如, 可否探索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先建后补, 强化结果导向, 弱化行政干预;取消相关限制性条件, 更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放开高标准农田与生态综合治理的类别限制, 追随企业发展需求, 多搞一些山区、洼地开发, 积极扶持特色经济发展, 走差异化之路。差异化才有特色, 产品才有销路, 供给才有效果。
 
(三) 积极听取农民群众意见
 
       在项目设计上尽量少一些硬性规定, 多一些灵活措施, 更多地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努力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如道路不必强求取直, 尽量原路改扩建;群众不习惯使用的井房就不再设计建设;防护林网尽量布局在村庄旁、坑塘旁, 尽量减少遮挡农田情况;不必要的路边沟尤其是不可能有效保水的沙地路边沟尽快取消。只有尊重群众意愿, 项目建设才会更好发挥效益, 资金使用才更有效果, 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建、群众毁、资金浪费的问题。
 
(四) 牢牢抓好质量生命线
 
        保证质量是增加有效供给的最基本要求。从微观角度把握, 一是设计上要把质量放在首位, 本着宁可少些也要好些的原则设计质量标准, 决不可因陋就简、将就凑合。二是强化招投标、政府采购工作, 同时发挥好工程监理作用, 确保施工期关键环节和隐蔽工程的旁站施工, 千方百计杜绝设备供应商和工程承包商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行为。三是搞好工程管护, 健全管护机制, 确保效益发挥。从宏观角度把握, 一要确保各项工程措施的综合配套, 不留“死角”、不留“短板”, 保证项目效益的最大发挥;二要因地制宜, 亩投资标准不能“一刀切”, 要不留缺口、不降标准, 确保质量。要切实牢牢抓好质量生命线, 真正把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成样板工程, 群众满意的工程, 确保项目持久发挥效益。
(五) 加大创新力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减法,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一种是加法, 即增加有效供给, 保持经济稳步增长。做好“加法”的秘诀, 就是改革创新。所以中央一再号召“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农业综合开发要把扶持重点放在激发企业创新上, 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1、从投入方向上创新
 
       鉴于河北地下水压采形势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要求, 将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治理区域适当转向潜力更大、企业和农民需求更加强烈的丘陵山区、江河湖淀地区, 按流域施治, 实现改善环境、拦蓄水源、提高产量的综合效果, 并带动贫困地区实施脱贫攻坚。
 
2、从投入方式上创新
 
       近年来, 政府一直试图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综合开发, 出台了贴息、担保等创新方式, 但收效甚微。根源是没有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 难以调动银行的积极性。可以进行金融创新, 由项目实施主体向银行贷款, 农发提供信用担保, 按照农发项目模式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 15年之内由财政逐年拨款还本付息, 实现迅速扩大投资规模, 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目的, 尽快做大投入“蛋糕”。适应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 运用好股权投资基金平台搞好农业综合开发, 也是大势所趋。
 
3、从投入导向上创新
 
    要创造有效供给, 潜力在企业, 要依靠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才会创造市场需求, 刺激消费, 拉动增长。扶持企业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包括四条路径:
 
    (1) 扶持企业创造市场需求。就像腾讯开发了微信, 拓展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2) 扶持企业走差异化之路, 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就像怡达公司创造的系列山楂休闲食品, 摆脱了果丹皮、糖葫芦等老旧产品的同质化竞争。
 
    (3) 扶持企业开发资源禀赋独特的农产品, 如河北省的板栗、山楂等拥有别人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4) 扶持企业通过更新加工工艺降低成本, 提供性价比高。
上一篇:旅游小镇规划的要点有哪些?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

  • 福建德化搞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乡村旅游规划应该这么做才有特色
  • 如皋用红色力量打造乡村振兴“高颜值”
  • 文旅项目规划最终失败了,原因在这
  • 乡村文旅融合的策略建议
  • 特色小镇规划要满足这7点
  • 大农业对乡村振兴有什么影响?
  • 未来休闲农业的发展靠什么支撑?
  •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着重这几点
  • 旅游规划中动线设计的4条建议
  • 乡村振兴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 都江堰:田园综合体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 对乡村振兴战略新的认识
  • 【可盈利】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模式有哪些?
  • 乡村振兴中怎么发展乡村产业?
  • 特色小镇建设这5点一定要重视
  • 乡村振兴还有多大潜力?
  •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怎么才能更好地盈利?
  • 乡村振兴中的“治理有效”怎么更好地理解?
  • 3方面做好特色小镇规划
  • 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设施升级的好处?
  • 冰雪主题乐园景观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的“着重点”是什么?
  • 乡村旅游规划_5方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 怎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 文旅融合下的IP场景设计要素
  • 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有这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 休闲农庄规划之消费趋势引导
  • 乡村振兴误区之一“样板化”
  • 为什么台湾休闲农业会成功?
  •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