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庄不种农作物,不拆你拆谁?
发布日期:2020-01-14 点击数:199
近几年休闲农庄、农家乐等异军突起,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支撑,但依旧还是有很多人不敢建休闲农庄,这些人不是说没钱,而是担心建起的休闲农庄如果被拆了,那所有的投资不就白搭了吗?所有建休闲农庄要搞清楚土地管理法中的几点。咱们先来撇开这个话题,举个例子。
有些事情,虽表面蹊跷,但还是能够理顺背后的逻辑关系。
比如,为什么大街小巷都是美容整形、体检、近视眼手术、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碍的医疗广告?仔细分析会发现,打出这些广告的,几乎全是民营医院。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公立医院挂号还挂不上呢,还用打广告?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民营医院偏爱这些项目呢?道理其实还是很简单,因为这些项目风险低、利润高、不在医保范围内。
再比如,为什么宋朝也流行剩男、剩女?是因为宋朝推行了晚婚晚育的政策吗?非也!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是被部下黄袍加身成了皇帝的,老赵坐稳江山后怕部下再来一次黄袍加身,于是,先是杯酒释兵权,继而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既然重文,全国举人就一心考功名,一次不中两次,两次不中三次,一来而去居然有人70岁才考中功名。这样的环境下,大量青年才俊不结婚,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为什么要说这些?
表面看起来那么复杂的问题,背后居然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那么,农庄不种农作物,背后的逻辑关系是啥呢?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农地流转已经占到农民承包地的35%,其中流转至工商企业的农地是10%。
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7月份的官网消息,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就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下乡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议做了答复。答复中提到,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就加强工商业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全国已有2万多个承包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流转合同率达70.33%。
在小编看来,这个数据占比已经很高了,大量的土地已经囤积在工商企业的手里,农民手里的地已经不多了。
那么,工商企业拿到地后在干嘛呢?这个问题先搁置,先看看中央鼓励农地流转的初衷。毫无疑问,政府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去流转土地,是希望借社会资本来拉动农村的经济,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搞农业产业化经营。
做休闲农业、农家乐等要了解这些就不会被拆:
目前,休闲农庄、农家乐主要有三种用地形式,一是农民在自有宅基地上,对住房进行合理改造用于经营饭店,提供农家菜、住宿;二是占用耕地、林地等建造规模较大的农家乐、农庄;三是以农业项目之名申请农用设施用地,实际上改变了土地用途,用于经营休闲农庄。
以上三种形式中,后两种是违反《土地管理法》的,尤其是后一种,需引起高度警醒:部分以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为名,擅自占用农用地建设农庄、私人会所等经营性场所对外营业,其行为构成非法占地的事实,其不仅要承受被强制拆除的巨额经济损失,还要被严肃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土地管理法》第2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第4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
《土地管理法》第36条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等。
那么,工商企业给力吗?
据小编掌握的资料,工商资本手里的地,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一部分闲置,一部分报项目套取国家相关扶持资金,一部分做短、平、快项目,一部分的确在努力发展种植养殖。
那部分闲置的,或者说是圈地的,纯粹是耍流氓。
那部分套取国家相关扶持资金的,也是耍流氓。
什么是“短、平、快项目”?能量大的,在土地上搞旅游地产、主题公园,甚至是旅游景区,借乡村旅游的东风,迅速变现。能量小的,一部分建工厂,一部分建度假村、别墅、私人会所,而且嫌这些名字扎眼,统统换了名头,开始叫“休闲农庄”。
好吧,休闲农庄。这年头,带上“农庄”不但不土,反而瞬间高大上起来。而笔者认为,一切不以种养为产业支撑的农庄都是耍流氓。
小编无比担心,这些和农业不沾边的所谓“农庄”,会不会毁了我国的大好土地流转政策?会不会影响到粮食安全?或许,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笔者多虑了。
那些所谓的“农庄”,他们为什么不种地、不养殖?这个问题的背后逻辑是啥呢?
其实,道理还是很简单。工商企业如果没有农业种养的基础,谁敢去轻易发展种养?你以为种地、养殖那么简单?另外,农民不计人力成本去种地、养殖还动不动赔钱,让工商企业背负沉重的成本压力去种地吗?
如果种地、养殖统统搞不定,巧借乡村旅游的东风,顺势发展休闲产业,似乎也是自然而然的无奈之举。事实上,这也正是很多农庄的不二选择。可是,不种地、不养殖还是“农”庄吗?
回过头来我们再追问:种地、养殖的农庄真的注定赔钱吗?我们真的要否定农庄发展休闲产业吗?
非也!可以肯定的说,农庄的模式没有问题,发展“休闲”更没有罪,问题就出在运营思路上。
此文来源于网络,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5个角度分析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有些事情,虽表面蹊跷,但还是能够理顺背后的逻辑关系。
比如,为什么大街小巷都是美容整形、体检、近视眼手术、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碍的医疗广告?仔细分析会发现,打出这些广告的,几乎全是民营医院。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公立医院挂号还挂不上呢,还用打广告?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民营医院偏爱这些项目呢?道理其实还是很简单,因为这些项目风险低、利润高、不在医保范围内。
为什么要说这些?
表面看起来那么复杂的问题,背后居然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那么,农庄不种农作物,背后的逻辑关系是啥呢?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农地流转已经占到农民承包地的35%,其中流转至工商企业的农地是10%。
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7月份的官网消息,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就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下乡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议做了答复。答复中提到,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就加强工商业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全国已有2万多个承包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流转合同率达70.33%。
在小编看来,这个数据占比已经很高了,大量的土地已经囤积在工商企业的手里,农民手里的地已经不多了。
那么,工商企业拿到地后在干嘛呢?这个问题先搁置,先看看中央鼓励农地流转的初衷。毫无疑问,政府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去流转土地,是希望借社会资本来拉动农村的经济,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搞农业产业化经营。
做休闲农业、农家乐等要了解这些就不会被拆:
目前,休闲农庄、农家乐主要有三种用地形式,一是农民在自有宅基地上,对住房进行合理改造用于经营饭店,提供农家菜、住宿;二是占用耕地、林地等建造规模较大的农家乐、农庄;三是以农业项目之名申请农用设施用地,实际上改变了土地用途,用于经营休闲农庄。
以上三种形式中,后两种是违反《土地管理法》的,尤其是后一种,需引起高度警醒:部分以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为名,擅自占用农用地建设农庄、私人会所等经营性场所对外营业,其行为构成非法占地的事实,其不仅要承受被强制拆除的巨额经济损失,还要被严肃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土地管理法》第2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第4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
《土地管理法》第36条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等。
据小编掌握的资料,工商资本手里的地,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一部分闲置,一部分报项目套取国家相关扶持资金,一部分做短、平、快项目,一部分的确在努力发展种植养殖。
那部分闲置的,或者说是圈地的,纯粹是耍流氓。
那部分套取国家相关扶持资金的,也是耍流氓。
什么是“短、平、快项目”?能量大的,在土地上搞旅游地产、主题公园,甚至是旅游景区,借乡村旅游的东风,迅速变现。能量小的,一部分建工厂,一部分建度假村、别墅、私人会所,而且嫌这些名字扎眼,统统换了名头,开始叫“休闲农庄”。
好吧,休闲农庄。这年头,带上“农庄”不但不土,反而瞬间高大上起来。而笔者认为,一切不以种养为产业支撑的农庄都是耍流氓。
小编无比担心,这些和农业不沾边的所谓“农庄”,会不会毁了我国的大好土地流转政策?会不会影响到粮食安全?或许,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笔者多虑了。
那些所谓的“农庄”,他们为什么不种地、不养殖?这个问题的背后逻辑是啥呢?
其实,道理还是很简单。工商企业如果没有农业种养的基础,谁敢去轻易发展种养?你以为种地、养殖那么简单?另外,农民不计人力成本去种地、养殖还动不动赔钱,让工商企业背负沉重的成本压力去种地吗?
如果种地、养殖统统搞不定,巧借乡村旅游的东风,顺势发展休闲产业,似乎也是自然而然的无奈之举。事实上,这也正是很多农庄的不二选择。可是,不种地、不养殖还是“农”庄吗?
回过头来我们再追问:种地、养殖的农庄真的注定赔钱吗?我们真的要否定农庄发展休闲产业吗?
非也!可以肯定的说,农庄的模式没有问题,发展“休闲”更没有罪,问题就出在运营思路上。
此文来源于网络,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5个角度分析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