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只是口号?真正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样的?

发布日期:2020-01-17 点击数:334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农民真真正正的实现收入增加,但现在很多农村理解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在农村里搞点刷墙画画,再弄弄道路硬化,绿化工作等等,其实这都是比较表面的工作,并没有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层次—农民增收,今天作为专业旅游规划公司就来带你了解真正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样的?这才是农民期盼的美丽乡村。

一、美丽乡村不能成为泛滥的口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一点,我高度认同。

毫无疑问,只有解决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突出问题,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但是,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兼顾环境整治和农民增收。

然而,眼下的很多乡村改造,只是做到了环境整治(俗称美丽),却忽略了农民的更深层次需求。更有甚者,连“美丽”都是假的,更不要提农民增收了。

很多乡村,只是穿衣戴帽的改造几栋危房、硬化了几条乡村道路、装上路灯、修了几座化粪池、建了一个戏台,就号称“最美乡村”!于是乎,全国遍地是“最美乡村”,有些乡村嫌“最”不过瘾,另辟蹊径,号称“醉美乡村”。
首先,这么多“最美”、“醉美”,挑战了我对“最”的理解。其次,挑战了我对“美丽宜居乡村”的理解。真的是“醉”了。

当大家感觉到美丽乡村居然如此容易速成,于是乎,造假就不可避免。

比如净化问题,很多农村的确建立了公厕,但后续的管理却一堆问题。首先是谁来管理,其次是粪便如何处理,最后要不要建冲水式厕所以及如何搭建管网进行污水处理的系列问题。“厕所革命”本来是好的初衷,在很多地方,厕所却很讽刺的变成了全村最脏、最臭的地方。

比如亮化问题,据报道,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寨街道办事处小烟庄村一条仅100多米长、三四米宽的村道,竟安装了44杆路灯。据测算,村道的东侧共有23杆路灯,西侧有21杆,路灯间距最小仅2.2米。

比如美化问题,福建省住建厅曾经公布一批负面案例,展示美丽乡村建设中惨不忍睹的“形象工程”。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偏离整治重点;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尤其是过度硬化)。

美丽乡村建设,造假风不遏制,估计乡村不是越来越美,而是越来越丑。

二、美丽乡村之下,依然是乡村的空心化

很多美丽乡村的速成,不是因为改造,而是直接建设了一片又一片新楼房。讽刺的是,农民拒绝上楼。

总结农民不愿上楼的原因,大致有几种:从事农业生产不方便;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成本提高。

曾今看过国家级贫困县——四川达州市宣汉县部分行政村,发现问题不少:耗费大量国家扶贫资金建设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虽已基本建成,却因无法解决部分村民就业、生产及生活保障等问题,导致安置房“无人居住”、“大量空置”,且陆续出现漏水等质量问题;村委会对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名额评定时,涉嫌标准不一和数字造假;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时有发生,部分群众产生不满情绪。

部分农民入住安置点期间,他们不得不在安置点和自家田地之间来回跑,白天回老宅附近种地,晚上回安置点睡觉,来回依靠步行,往返至少20公里。

对于农民来说,“住老房怕塌,住新房怕饿”。

我们公司走访过某些的乡村,大部分老人重新还是选择回到老宅,让新建的乡村变成二次空心村。

部分穿衣戴帽,就地完成美丽改造的乡村,也好不到哪里去。农民的收入没有增加,有关部门完成了面子,而农民的里子依然贫穷,不得不离开乡村去打工,形成美丽乡村的空心化。

只注重表面、形式的美丽,而忽略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农民对美丽乡村的不认可,甚至是抵制。

如果乡村美丽了,农民却走了,那么,美丽宜居乡村是给谁“宜居”的?

三、美丽并不是村民的刚需

老实说,农民并没有感觉自己的乡村有多不美丽,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农民知道乡村存在的脏乱差,他们也在与时俱进,他们渴望享受祖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希望缩短城乡差距,农民对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改善需求,再正常不过。

当我们在谈乡土文化、传统文化的时候,当我们追忆童年、童趣的时候,当我们留恋乡野、田园的时候,一定要搞明白一个问题:这是城里人要的生活,不是农村的农民。

农民就生活在那样的氛围里,他们如鱼得水,反而是岸上的羊——我们城里人,急于跳入水里。

城里人希望乡村出现更多雅致的庄园、舒适的民宿,但是,这些庄园和民宿绝不是在造景上取胜,乡村不缺景致,乡村缺的是活力。而活力的营造,靠的是产业支撑、功能配套、温情传递、大众参与、文化创意、时尚引领。
遗憾的是,我们当前的很多乡村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乡村需要进行景观打造 ,于是乎请来了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对乡村大动土木,挖山填湖,穿衣戴帽,肆意拼接,一味进行景观性、空间性打造,忽略其内在的活力。

我们一次次谈到要带动农民致富,要带动农民建设美丽新农村,那么,如果缺乏系统的产业体系、运营体系、增收体系,不能让农民受益,农民最终会排斥外来的一切开发和改造。

更何况,农民可能面临开发和改造失败的后果,可能要承受人文生态、自然生态被破坏的打击。

因此,无论是政府、公益组织,还是社会资本,都应放低身段、尊重乡村、尊重沾染泥土气息的艺术与生活智慧,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乡村的保护和改造、乡土文化的重建,而不是带着骨子里的高人一等,到村里施助或者越俎代庖。

对于农民来说,增收是第一需求,保障是第二需求,至于美丽不美丽,那是前两者得到实现后才会考虑的。

四、村民更关心的是未来

是的,农民更关心未来,而未来,首先体现在收入的增加。

农民的收入,大致上有生产性、劳务性、经营性、资产性、政策性等五种,对于进驻乡村的任何力量而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这五个方面提高农民的收入。只有收入提高,农民得到实惠,才会积极推动其他方面的变革。

其次,对于未来,农民希望缩小城乡差距。这就决定了农民不希望表面的修修补补,而是希望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配套设施的完善,时代发展的成果在乡村可以得到体现。

再次,对于未来,农民希望有安全感,希望得到方方面面的保障。

最后,对于未来,农民希望乡村能够反哺城市。

乡村是一个非常综合的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得到多种满足。同时,乡村还是一座宝库,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善待它、理解它,进而发现乡村的生产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应该说,在乡村,有着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

乡村潜能的激发、乡村价值的释放,需要构建一个新时代的乡村空间、田园社区,乡村空间、田园社区是通过“社区营造”构建一个符合原住民和新村民共同利益的共同体,把乡村空间、田园社区构建成新时代新型乡村,也就是参见庄主构建的“未来乡村社区”模式。

未来乡村社区是符合生产、生活、创业、创新、休闲、文教、消费、社交等功能的自由、开放、共享、联结的无边界融合空间。

此文来源于网络,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不遵循这些规律,特色小镇想“特”是不可能的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

  • 福建德化搞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乡村旅游规划应该这么做才有特色
  • 如皋用红色力量打造乡村振兴“高颜值”
  • 文旅项目规划最终失败了,原因在这
  • 乡村文旅融合的策略建议
  • 特色小镇规划要满足这7点
  • 大农业对乡村振兴有什么影响?
  • 未来休闲农业的发展靠什么支撑?
  •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着重这几点
  • 旅游规划中动线设计的4条建议
  • 乡村振兴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 都江堰:田园综合体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 对乡村振兴战略新的认识
  • 【可盈利】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模式有哪些?
  • 乡村振兴中怎么发展乡村产业?
  • 特色小镇建设这5点一定要重视
  • 乡村振兴还有多大潜力?
  •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怎么才能更好地盈利?
  • 乡村振兴中的“治理有效”怎么更好地理解?
  • 3方面做好特色小镇规划
  • 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设施升级的好处?
  • 冰雪主题乐园景观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的“着重点”是什么?
  • 乡村旅游规划_5方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 怎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 文旅融合下的IP场景设计要素
  • 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有这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 休闲农庄规划之消费趋势引导
  • 乡村振兴误区之一“样板化”
  • 为什么台湾休闲农业会成功?
  •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