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先要实现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1-01-27 点击数:19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坚持大历史观、系统观和国际视野,深刻阐释了新起点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为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举了旗、定了向,为今年及整个“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也是具体的、实践的、繁巨的,必须一步一步走稳走实,行稳而致远。“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稳步前行、百举百全,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三农”根基。
从历史视角来看,“三农”问题内嵌着我们党的一贯初心和历史使命,厚植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命脉根本和发展基础,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根和精神之魂,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目标视角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中国强、中国美、中国富,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前者是后者的引领和带动,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呈现和重要标志。没有前者,后者无以依附和告竣,没有后者,前者无以固根和致远。从过程视角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想日益趋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标,就必须持续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破除“三农”短板,深挖“三农”潜力、活力和动力,以乡村振兴助推民族复兴。从国际视角来看,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否则,国家现代化就是不完整、不稳固的,国家进一步发展也会因缺乏坚实基础和持久支撑而蜗行牛步、步履维艰。

2020年,山东省农业总产值达10190.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破万亿省份。我省作为农业农村大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厚望和嘱托,紧紧围绕“20字”要求和“五大振兴”内容,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为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万亿新起点上,我省要进一步从政治高度及全局角度,科学把握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三农”历史坐标,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一、牢牢把握“强本固基”这个历史政治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三农”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也是事关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纵深推进治国理政、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至关根本、夯实这个重要基础、稳固这个基本“底盘”,补齐“三农”短板、破除“三农”瓶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实践才能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战略部署,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毫不动摇地放在全省工作重中之重位置,推动“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有机统一,瞄准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短板弱项,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深化各项改革,加大政策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结构,总结推广乡村振兴经验,集成提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劲头,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夯实全面建设现代化强省的根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牢牢把握“为广大农民谋幸福”这个重大政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农村民生显著改善,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2019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达到17775元和12309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3.5平方米,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未来,我们要始终牢牢把握为广大农民谋幸福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了解农民迫切需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更加系统有效的举措、更加精细精准的工作,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深化土地及集体资产等产权制度改革、深挖乡村资源潜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等,大力增加农民收入,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等问题,尤其要解决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民工就业、人居环境提升、住房质量和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基本民生问题,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一切乡村改革发展创新及政策措施,都要从农民根本利益出发,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迫切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想农民所想、谋农民所盼、解农民所忧,以最大努力和成效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牢牢把握“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这个基本政治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

历史实践证明,没有哪个群体比农民更懂得农业、更熟悉农村、更清楚农业农村农民的需要。农民是乡土田园的眷守者、乡村资源的守护者、乡村文化的传承者,自然也必须是乡村改革的探索者、乡村发展的担纲者,更应是乡村发展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既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和基本历史经验,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治立场,否则就会偏离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甚至会犯颠覆性错误,尤其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全社会力量会越来越多地汇集到乡村振兴实践中来,如城镇资本、企业、人才等会大规模下乡,如果不能真正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那么农民就会成为次要主体、被动主体,失去应有的发展选择权、规则话语权、决策参与权、利益分配权等,导致农民权益受到侵害和流失,农民会被很大程度上排除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之外,后果是难以想像的,这样的现代化显然也不是我们想要的。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和反复强调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并把其作为一个基本原则予以明确和要求,我省作为农业农村大省,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极端重要性,浚农民内生动力之源泉,强农民主体力量之根本,通过“依靠农民”实现“为了农民”。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最关键的是要让思想认识外化于践行,让价值理念付诸落实,所以必须外源性和内源性举措并举,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并探索具体实现形式、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并强化政策引导、加强农民综合素质培训提升、引导扶持农民走合作化和组织化道路等方面采取措施,为落实农民主体地位提供多元化保障,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资源的权属主体、发展方向和途径的选择主体、科学规划的参与主体、改革创新的探索主体、乡村发展的践行主体、乡村振兴效果的评价主体、乡村振兴成果的受益主体。

四、牢牢把握“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个重大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应对世界复杂变局最有分量的“压舱石”和最灵敏的“稳定器”,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我国各方面就能稳得住。

山东作为粮食主产省,必须始终胸怀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牢牢把握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个重大政治责任,坚持党政同责,把粮食生产和安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头等要务抓紧抓实。

要坚持藏粮于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加强农田综合整治,严格控制和治理耕地污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和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向耕地数量、质量和粮食播种面积“要”粮食;要坚持藏粮于技,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运行机制,整合研发力量,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现代粮食作物品种和农艺、农机研发推广,尤其要大力推动种子攻坚工程,实施以选育为重点、“选、繁、推”紧密结合的粮食作物良种产业化开发,提高粮食品种优质化、栽培工艺与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及“耕种收”机械化,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向现代科技“要”粮食;要优化粮食核心区、主产区、功能区布局,调整优化粮食作物、品种种植结构和价值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优质、高附加值粮食作物和品种,面向省内外、国内外调整优化资源和市场结构,向结构调整“要”粮食;要大力发展和扶持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和企业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突出抓好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培育新型种粮农民,推动粮食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经营,把小规模粮食种植农户通过产业化、合作化以及连片化等方式纳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体系中来,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要”粮食;要加大粮食生产经营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结构,突出政策扶持重点,强化政策引导扶持功能,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向政策优化“要”粮食;要加强粮食收获、运输、储藏、加工等环节的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最大限度减少这些环节的粮食浪费,大力倡导和营造厉行粮食节约、反对粮食浪费的良好社会氛围,避免餐桌上的浪费,向节约“要”粮食。
五、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一个事关大局、全局和长远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一项极具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挑战性的重大历史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党统一领导、总揽全局、科学谋划、统筹协调、强力推动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我省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针对“五大振兴”分别成立工作专班,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强化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特别是县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出台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实施细则,加强巡查督导,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作为省委巡视重要内容,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取得巨大成效。未来,我省各级党委尤其县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相关制度规定和责任,积极冲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把方向、谋全局、推改革、促发展,把中央顶层设计和我省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汇集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投入乡村振兴实践,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可以联系我们规划师。要做家庭农场规划、康养旅游规划、田园综合体、旅游规划、庭院设计、特色小镇、休闲农庄、乡村振兴旅游规划、策划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费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北京绿道旅游规划设计专家互动哦!24小时专家热线: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旅游景区IP差异化如何塑造?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

  • 福建德化搞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乡村旅游规划应该这么做才有特色
  • 如皋用红色力量打造乡村振兴“高颜值”
  • 文旅项目规划最终失败了,原因在这
  • 乡村文旅融合的策略建议
  • 特色小镇规划要满足这7点
  • 大农业对乡村振兴有什么影响?
  • 未来休闲农业的发展靠什么支撑?
  •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着重这几点
  • 旅游规划中动线设计的4条建议
  • 乡村振兴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 都江堰:田园综合体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 对乡村振兴战略新的认识
  • 【可盈利】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模式有哪些?
  • 乡村振兴中怎么发展乡村产业?
  • 特色小镇建设这5点一定要重视
  • 乡村振兴还有多大潜力?
  •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怎么才能更好地盈利?
  • 乡村振兴中的“治理有效”怎么更好地理解?
  • 3方面做好特色小镇规划
  • 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设施升级的好处?
  • 冰雪主题乐园景观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的“着重点”是什么?
  • 乡村旅游规划_5方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 怎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 文旅融合下的IP场景设计要素
  • 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有这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 休闲农庄规划之消费趋势引导
  • 乡村振兴误区之一“样板化”
  • 为什么台湾休闲农业会成功?
  •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