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做好“党建+”来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1-02-09 点击数:226
如何通过做好“党建+”来助力乡村振兴?聚焦“党建+”是奠定乡村振兴的基础,那么怎么做?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沿河县聚焦“党建+人才”“党建+阵地”“党建+治理”“党建+产业”四个方面,以党建引领全局,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聚焦“党建+人才”,村级队伍“壮”起来

一是储备后备力量。着眼于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建立全县村级后备干部摸底排查机制,按照“五个一批”要求,从本村(社区)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西部志愿者、外出经商返乡人员中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等方式,优选村级后备干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信息库,为村级组织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目前,全县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982名,为村(社区)“两委”换届储备了充足的后备干部。
二是配强村级班子。定期开展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分析研判,优化班子功能结构,重点解决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问题,稳步推进党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村社合一”,不断增强班子整体合力,切实打造坚强有力、为民谋利的好班子。目前,已完成“一肩挑”184人,占比40%以上,完成村党支部书记人事档案县级备案管理“一人一档”451人。

三是优化队伍结构。全面统筹全县事业单位编制,定向招聘145名县、乡事业单位岗位人员,公开招聘90名西部志愿者、112名公益性岗位大学生以及“三支一扶”人员到村工作,提供政治激励、报酬待遇、表彰奖励等后续政策待遇保障,着力强化村级一线工作力量。目前,145名定向到村事业岗位人员已奔赴各村各岗,202名西部志愿者、公益性岗位大学生完成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基本实现“一村一大”匹配标准,村级队伍“含金量”不断提高。

聚焦“党建+阵地”,村级堡垒“强”起来

一是规范活动阵地。针对部分村级组织活动阵地面积狭小、老旧、危漏,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按照支部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硬化、绿化、美化支部周边环境,粉刷绘制党建文化墙,重新布置办公室,增配办公家具,添置电脑电视,接通互联网络,建成“乡村大喇叭”和党员教育“新时代大讲堂”视频系统,大力实施活动阵地达标升级,各村党组织活动阵地普遍达到“六有”标准,即“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制度、有书籍”,实现“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作用发挥”经常化,使村级活动阵地成为具有特色的干部之家、党员之家。2020年,整合资金760万元,已完成新建、改扩建(修缮)村级活动场所76个,村级服务阵地功能全面提升。

二是发挥示范作用。为突出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建立服务、引导、教育、管理群众长效机制,重点解决组织生活不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不定期,记录不规范的问题,确保在信访维稳、扫黑除恶等重大问题上明辨是非、旗帜鲜明。沿河县坚持突出特色选、标准强、实效好,挖掘工作亮点,在每个乡镇(街道)打造2-3个示范点,在全县重点打造48个县级示范村,突出领域特色和实际效果,通过抓点连线带片,促进整体提升。

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完善基层党建专项经费使用保障,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法,加强综合协调,帮助党支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添设新时代党建新元素,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建设创造有利条件。2020年,共匹配77.3万元党费完成对598个党支部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点打造了20个各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

聚焦“党建+治理”,和谐乡村“稳”起来

一是分类指导支部建设。制定村级组织分类定级量化指标,围绕“党组织带头人、党员队伍、工作思路、工作制度、活动阵地、保障机制、工作业绩、群众反映”8项指标,对全县451个村(社区)按“好、中、一般”3个等级进行分类转化提升。2020年,完成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598个,推荐省级党支部示范点1个、市级党支部示范点20个,累计完成911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机关党支部实现100%达标,总完成率达95.1%,进一步实现队伍活起来、工作实起来、组织强起来,为进一步强化乡村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围绕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对2019年5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进行“回头看”,新识别29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已于2020年4月底前完成整顿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紧盯未脱贫出列贫困村,将22个未脱贫出列贫困村纳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顿提升。目前,已完成39个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达标。

三是积分制管理农村党员。为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农村党员主动参与村级事务工作,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村人治村”的乡村治理新方法、好经验,在农村党员中推行“争优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的积分管理模式,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了“主角”,党组织有了“标尺”,组织生活有了“准则”,打破了原来平均主义、好人主义的大锅饭格局,有效激励农村党员干部先锋表率作用发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的组织保障和新动能。
聚焦“党建+产业”,贫困乡村“富”起来

一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深入开展“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行动,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下的“组织发动、技术支撑、利益联结”产业发展模式,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盘活闲置资源,实现“变废为宝”,通过引进企业,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铜仁市30个先进村“1+1”帮扶为契机、部门帮村等方式,实施土地流转、专项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农村闲置资源入股等多种举措,打造了30个“村社合一”示范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发展黑木耳、绿茶、空心李、花椒、烤烟等7大主导产业,破解产业“瓶颈”,补齐产业短板,开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

二是农业专家服务三农。根据县、乡、村三级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精准匹配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深入实施“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制定农业专家服务产业方案,创新推行农业专家“双联双培”服务产业发展机制,扎实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育农业技术骨干人才和致富能人,为推动农村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目前,已整合省、市、县、乡四级农技专家346名,实现全县428个村(居)和13个坝区主导产业精准匹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全覆盖。累计开展“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指导及咨询3.5万余人次。

三是产旅结合多元增收。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和休闲养生项目,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鼓励以村土地入股方式在旅游景区规划区范围内建农家乐、度假村,开设土特产销售等旅游商品店,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探索建立景区利益分配机制,协商制定利益分配方案,保障景区所在村分享旅游红利。按“农业产业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要求,建立观光农业园区管理体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比如,沙子街道米溪村,按照“农旅一体化”要求,建立钓鱼台、农家乐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仅2020年下半年增加集体经济3万余元。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可以联系我们规划师。要做家庭农场规划、康养旅游规划、田园综合体、旅游规划、庭院设计、特色小镇、休闲农庄、乡村振兴旅游规划、策划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费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北京绿道旅游规划设计专家互动哦!24小时专家热线: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模式—乡村市集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

  • 福建德化搞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乡村旅游规划应该这么做才有特色
  • 如皋用红色力量打造乡村振兴“高颜值”
  • 文旅项目规划最终失败了,原因在这
  • 乡村文旅融合的策略建议
  • 特色小镇规划要满足这7点
  • 大农业对乡村振兴有什么影响?
  • 未来休闲农业的发展靠什么支撑?
  •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着重这几点
  • 旅游规划中动线设计的4条建议
  • 乡村振兴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 都江堰:田园综合体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 对乡村振兴战略新的认识
  • 【可盈利】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模式有哪些?
  • 乡村振兴中怎么发展乡村产业?
  • 特色小镇建设这5点一定要重视
  • 乡村振兴还有多大潜力?
  •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怎么才能更好地盈利?
  • 乡村振兴中的“治理有效”怎么更好地理解?
  • 3方面做好特色小镇规划
  • 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设施升级的好处?
  • 冰雪主题乐园景观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的“着重点”是什么?
  • 乡村旅游规划_5方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 怎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 文旅融合下的IP场景设计要素
  • 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有这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 休闲农庄规划之消费趋势引导
  • 乡村振兴误区之一“样板化”
  • 为什么台湾休闲农业会成功?
  •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