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发布日期:2020-12-14 点击数:179
很多人对于城乡融合不是非常了解,简单来讲就是对于城市和乡村进行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的继承和深化,要想实现乡村振兴,这条路是必须要走的,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经济融合、空间融合、要素融合、社会融合、生态融合、文化融合等。除此之外,今天小编还要对于“十四五”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及建议分享给大家。

一、“十四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是外出打工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趋于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在乡村人口继续保持一定规模进入城市的同时,一些已经进城的农业转移劳动力选择返乡创业,城乡之间人口对流互动明显增多,乡村地区的农业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态势日益显著,城市资本也寻求在乡村的投资机会,城乡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大势所趋。
党的十九大在将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的同时,也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首次提出了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的提法。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提出“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共生”的重要判断,深刻回答了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共生、双轮驱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顺应城镇化发展大势、保持乡村发展活力,实现融合互动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委第五次会议上提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特别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为研究“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指明了方向。

准确把握国内人口、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和外部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尊重客观规律,顺应城镇化大趋势,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完善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地钱挂钩”政策,健全主要依据城市规模配置公共资源的机制,解决非户籍人口进城落户“两个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以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等城镇化载体为重点,合理确定面向现代化的农村居民点布局方案,高效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鼓励地方探索建立城市人才和工商资本加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规则,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做出贡献,进一步释放城镇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红利,力争“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二、“十四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

1、从农业农村发展大趋势科学确定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一定位是符合实际的,但后来被简化拔高为“小城镇、大战略”,以小城镇作为中国城镇化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赋予其不可承受之重。

去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及今年中央1号文件,都未涉及对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小城镇问题,建议“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这一问题作出科学回答,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大局出发,准确设定小城镇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定位,指导各方面有针对性地支持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2、优化调整面向现代化的农村居民点布局方案。

顺应发展大势,根据各地区主体功能定位,结合当地自然地理基础、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布局,尊重客观规律,考虑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合理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除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引导人口向具备发展条件优势地区集中发展,引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随人口流向供给,做到人定居在哪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就配置到哪里。要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彰显特色风貌,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塑造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小城镇。
3、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与户籍脱钩制度。

根据《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与体系的意见》精神,在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基础上,加大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力度,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与户籍脱钩的可行性,促进更多要素进入农村,保持农村发展活力。

4、研究明确收回闲置宅基地和废弃公益性建设用地转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后上市的操作程序。

宅基地是目前农村使用效率最低的资源,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最可利用的要素。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数据,目前全国农民空置的宅基地可用于整治的有1亿亩左右。目前,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19万平方公里,其中宅基地占70%,以其中30%闲置计算,总量接近6000万亩。无论6000万亩还是1亿亩,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都是巨大的支持。建议系统总结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拓展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基础上,鼓励各地探索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等土地资源,使其转化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动力的有效路径和操作程序,尽快使其成为促进发展的现实力量。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可以联系我们规划师。要做家庭农场规划、康养旅游规划、田园综合体、旅游规划、庭院设计、特色小镇、休闲农庄、乡村振兴旅游规划、策划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费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北京绿道旅游规划设计专家互动哦!24小时专家热线: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个人观点,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院http://www.cnldlh.com/,如需转载请说明出处!上一篇: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乡村振兴有哪些积极影响?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

  • 福建德化搞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乡村旅游规划应该这么做才有特色
  • 如皋用红色力量打造乡村振兴“高颜值”
  • 文旅项目规划最终失败了,原因在这
  • 乡村文旅融合的策略建议
  • 特色小镇规划要满足这7点
  • 大农业对乡村振兴有什么影响?
  • 未来休闲农业的发展靠什么支撑?
  •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着重这几点
  • 旅游规划中动线设计的4条建议
  • 乡村振兴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 都江堰:田园综合体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 对乡村振兴战略新的认识
  • 【可盈利】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模式有哪些?
  • 乡村振兴中怎么发展乡村产业?
  • 特色小镇建设这5点一定要重视
  • 乡村振兴还有多大潜力?
  •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怎么才能更好地盈利?
  • 乡村振兴中的“治理有效”怎么更好地理解?
  • 3方面做好特色小镇规划
  • 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设施升级的好处?
  • 冰雪主题乐园景观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的“着重点”是什么?
  • 乡村旅游规划_5方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 怎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 文旅融合下的IP场景设计要素
  • 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有这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 休闲农庄规划之消费趋势引导
  • 乡村振兴误区之一“样板化”
  • 为什么台湾休闲农业会成功?
  •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