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养老地产为好?养老地产模式
发布日期:2021-07-07 点击数:88
我国养老地产的各种开发模式都在探讨,有专业养老院模式的,有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有老年社区模式,有养老综合体模式,有老年大学模式等等。世联在很多项目的方案基础之上,总结出三种比较符合国内地产开发的模式,分别是“隔代亲情社区模式”、“会员制医养综合体模式”和“养生目的地模式”,可作为养老地产项目前期判断其适合的发展方向的“参考原型”。
开发模式一:隔代亲情社区
这种开发模式打造的是一种适老化的生活社区,适合在城市外围区域开发(直接受城市公共交通辐射),开发规模约500~600亩较为适宜。开发企业需要自持少量养老物业用于经营,依靠其他物业的销售来盈利。整个社区是年轻人群与健康老人混合居住,并不是仅仅针对老年人的社区。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多方面的,例如,少量持有+大量销售的模式即可以让企业能够持续开发,又是市场认可和能够买单的模式;年轻人+老人的混合居住可以减低老人的孤独心理,整个社区中的老人组团“分隔而不分离”,子女与父母既能够相互照顾,又能避免生活习惯的相互干扰,整个社区即有年轻活力又有安宁安详的居住氛围,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家文化”传统,市场接受度很高。
开发模式二:会员制医养综合体
这种开发模式打造的是一种专业化的养老机构,需要依托城市的医疗资源,适合在城市区域内开发。此种模式必然是全部持有物业,不能销售产权,项目的占地规模不能太大(<200亩),针对的客户是较为高龄的老人或者慢病老人,需要提供专业护理服务。
开发模式三:养生目的地
这一模式打造的是一种旅游+养生+养老的主题社区,是“强养生弱养老”的功能定位。此类项目的区位一般比较远,距离主城区的车程在半小时到1个半小时不等,自然资源一般较优良,地块规模较大(>1000亩),但是配套条件非常不足。这种模式针对的主要客户并不是老人,而是高保健意识的中高端家庭。之所以称之为“养生目的地”是因为开发企业必须持有一定规模的养生主题设施来保证项目对目标客户的吸引力,形成目的地以克服距离问题。此模式依靠物业销售、会员服务销售和持有设施的经营来盈利。
注: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创新的路径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开发模式一:隔代亲情社区
这种开发模式打造的是一种适老化的生活社区,适合在城市外围区域开发(直接受城市公共交通辐射),开发规模约500~600亩较为适宜。开发企业需要自持少量养老物业用于经营,依靠其他物业的销售来盈利。整个社区是年轻人群与健康老人混合居住,并不是仅仅针对老年人的社区。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多方面的,例如,少量持有+大量销售的模式即可以让企业能够持续开发,又是市场认可和能够买单的模式;年轻人+老人的混合居住可以减低老人的孤独心理,整个社区中的老人组团“分隔而不分离”,子女与父母既能够相互照顾,又能避免生活习惯的相互干扰,整个社区即有年轻活力又有安宁安详的居住氛围,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家文化”传统,市场接受度很高。

这种开发模式打造的是一种专业化的养老机构,需要依托城市的医疗资源,适合在城市区域内开发。此种模式必然是全部持有物业,不能销售产权,项目的占地规模不能太大(<200亩),针对的客户是较为高龄的老人或者慢病老人,需要提供专业护理服务。
开发模式三:养生目的地
这一模式打造的是一种旅游+养生+养老的主题社区,是“强养生弱养老”的功能定位。此类项目的区位一般比较远,距离主城区的车程在半小时到1个半小时不等,自然资源一般较优良,地块规模较大(>1000亩),但是配套条件非常不足。这种模式针对的主要客户并不是老人,而是高保健意识的中高端家庭。之所以称之为“养生目的地”是因为开发企业必须持有一定规模的养生主题设施来保证项目对目标客户的吸引力,形成目的地以克服距离问题。此模式依靠物业销售、会员服务销售和持有设施的经营来盈利。
注: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创新的路径下一篇:【绿道案例】遵义游乐园——黔北最大的游乐园
相关内容